青草湖农场开垦历史
青草湖农场开垦历史-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
青草湖农场开垦历史
六十多年前的青草湖,茅草丛生、狼群出没,罕有人烟。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和关心下,1954年初,来自上海、黄山的军垦战士驾驶40台拖拉机分别在宣城境内的青草湖、洪林桥、郎溪县境内的十字铺、水鸣桥,广德县境内的祠山岗、枫树岭等地开垦山湖洼土地,从此唤醒了沉睡千年的荒岗。军垦战士日夜奋战在连绵起伏的野岗丘陵、荒湖芦荡,翻耕着这块充满希望的处女地。在一无路二无房三无电的艰苦环境中,拓荒者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当年开垦土地3万余亩,成立了“安徽省国营青草湖农场”,以小麦、水稻为主业,多种经营生产。
青草湖记忆之生产建设兵团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那是1974年4月12日,我们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来到当年称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四师独七营,宣城境内一个叫青草湖的地方。
刚到青草湖,江南初春依然料峭,做小苗秧田,赤脚裸腿挖淤泥,短短数日便腿皮皲裂,疼痛难熬。接下来收割油菜籽,收割红花草籽,很快又是栽插早稻秧的季节,耘田且不说,铲秧、拔秧、挑秧、栽秧,样样都是技术活,更是繁重的体力活。初来乍到的知青,无论是有准备还是无准备,都是这样匆忙上阵投入到火热的生产劳动之中。眼见知了叫,割早稻,彼时正是“农业学大寨”高潮,青草湖特别重视“双抢”,骄阳似火,水田如煮,抢时间,抢季节,再栽晚稻。这群年轻人,这些知青,不得不挥汗如雨,不得不咬牙坚持,人人累得有气无力,热得无可奈何。
然后秋天到了,青草湖天高云淡,稻浪滚滚。来不及欣赏这丹桂飘香的良辰美景,繁忙的秋收秋种已然开始。
不觉,冬天悄然而至,雪花飘飘,寒风萧萧,知青们一面捶稻草搓草绳,一面任思绪飞翔,想念着远方的故乡,思念着亲爱的爹娘……想回家,早准备,买一点麻油,买一点糯米,想方设法弄一点红豆绿豆,再将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粮票拿着找老乡换点鸡蛋、鸭蛋,东西凑得差不多了,返乡的艰难路程就将开启。从连队到油轧沟要走十几里弯弯曲曲的田埂路,因为天尚未亮,于是千呼万喊地叫来渡船工,运气好能很快地渡过这条通着长江通着运河的青弋江。过江后,还要再走十几里崎岖的山间小道,知青们,男男女女人人挑着背着都是数十斤以上的行李。其行程艰难可想而知,当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时,终于抵达一个叫港口桥的小火车站,挤上皖赣线这趟火车,芜湖知青就总算基本到家了。
这就是我们的知青生活。
四十年后的今天,回忆往事,回忆知青年代,回忆青草湖的岁月,我们却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莫名的自豪。
曾经被称为兵团的青草湖,她没有新疆兵团的大漠孤烟和胡杨,没有内蒙古兵团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也没有黑龙江兵团的林海茫茫今夜有暴风雪。青草湖有什么?青草湖有独特的江南水乡美,有独特的淳厚韵味。春天,大片油菜花金黄灿烂,红花草姹紫嫣红。夏日,虽骄阳似火,却也随处可见小荷才露尖尖角,扑面尽是稻花香。秋来,稻浪滚滚,遍地金黄,牛叫人欢呼,一片繁忙。冬至,偌大的旷野,盖一层薄薄的瑞雪,银装素裹,让人凝思遐想,让人想家。
我们五连又有哪些难忘的?记得指导员叫季学掌,一位十分精干睿智的基层领导。连长叫熊华福,寡言厚实,对农活十分在行。连队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大家一定不会忘记,我们的大厨师马庭章。二毛钱一份红烧肉,还有炕得喷香的饭锅巴。现在想着还馋,现在想着还香。
当然也还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印象,有争强好胜,有暗中较量,有谈情说爱,也有藕断丝绵长……四十年后,曾经的一切早已凝聚成记忆,镌刻成印象。也许有人将它铸造成永久,也许有人将这些早已淡忘。
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苦也罢,甜也罢,酸也罢,辣也罢。40年都过去了,就让我们留下美好用作珍藏,如有遗憾,那就让岁月去驱散。为了我们共同的青春岁月,相互祝愿吧,相互祝福吧!
- 上一个:知青返乡
- 下一个: